如果出现文字缺失,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/退出阅读模式
“以《妙法蓮華經》所載,面燃鬼王正是觀音大士法相化身,大士以鬼王身得度者即現鬼王身而為説法,教化餓鬼道眾生,警惕世人因果報應,不宜動貪愛及慳吝想,以免墮入餓鬼心識,成為”面燃“眷屬。”住持在“慳吝”二字上尤為加重語氣,暗示丁壽:佛爺已然夠賣力氣了,你小子是不是也該向佛祖表示一番。怎料丁壽非但沒有大方佈施,反倒一臉愕然“在下怎麼記得這”面燃鬼王“在道教之中乃是”太乙救苦天尊“化身,為陰間諸鬼之統帥,護佑冥、陽兩界,在地官大帝赦罪之月,監督亡魂享領人間香火事宜。”這小子是來找茬的,住持幾乎可以斷定,冷冷道:“黃冠之説,虛妄無憑,道藏典故更不乏自相矛盾者,兩教辯法,勝負真偽早有定論。”
“原來如此,大師高論。”丁壽這番虛心受教的模樣倒讓寶寧寺住持有些摸不準了。
神略微緩和:“世間愚昧無知者眾,偽教又以求仙長生之説禍國煽民,以訛傳訛,施主難免受其矇蔽,但只及早回頭,彼岸就在眼前。”
“正是正是,”丁壽連連點頭,話鋒忽又一轉“只是大師所説,與太祖爺”三教並舉“之論似乎有所悖逆,但不知小可該聽誰人的,大師可有教我?”
“啊!?這個…這個麼…”住持和尚登時面紅耳赤,若只論僧道之説,他可將丁二駁斥得體無完膚,這小子卻扯出皇明太祖來,憑他滿肚子的佛理禪機,只能張口結舌,期期難以接言。
別看朱八八是和尚出身,他對儒釋道三教可是典型的實用主義,各有揚抑,且以三教為世俗所用,設立僧道官管理宗教,在朱洪武眼裏,甭管你信的是什麼,都得在大明律法之下,不服管的,白蓮教便是榜樣。
“天下無二道,聖人無兩心。佛仙之幽靈與仲尼之道殊途同歸,太祖高皇帝雲:三教之立,雖持身榮儉之不同,其所濟給之理一,於斯三教,有不可缺者…”丁壽展顏一笑“大師以為然否?”住持和尚面難堪:“太祖所言,自然真知灼見,字字珠璣。”丁壽撫掌大笑“不想在下
體凡胎,竟與大師所見略同,看來在下果有幾分佛緣,今
之機不可錯過…”丁壽轉身巡睃,住持和尚心中再度熱絡,佛道之爭皆是虛名,他方外高僧豈會看重,有多少銀錢供奉三寶才是一寺之主該
心的。
正當住持要命僧侶取來香火簿方便佈施,丁壽卻看上了殿外一截影壁粉牆:“小子偶發逸興,在貴寺題詩一首,留待有緣。”呸!一
不拔的慳吝之徒,住持氣得臉都黑了。若不是忌憚對方身後那幾個五大三
的護衞,直接便要往外轟人。
“敝寺文道不昌,未得預知施主雅興,筆墨欠奉,實是抱愧。”不花錢別想佛爺提供筆墨,住持打定主意冷眼旁觀。
“無妨,在下自備。”丁壽招來一個穿着便裝的錦衣衞,從行囊中取出狼毫,曲指彈了彈乾澀筆尖,那名錦衣衞立即識趣地張嘴伸出了舌頭。
在手下人舌尖上潤了筆,丁壽略一思忖,便在影壁上抬筆行文:預戎固窮安天下,從遊赤松可升霞。普度眾生是歸路,何須獨涉恆河沙。信手題就,丁壽將筆一丟,轉首道:“白兄,你看我這詩寫得如何?”即便是白少川也不低眉暗笑“白某不通禪機文墨,丁兄若要品評,不妨問問此間住持。”
“説的也是,大師,對小可拙作有何見解?”見解你個頭,這小子擺明是來砸場子的,住持老和尚的鼻子都快氣歪了,馬上便要下令封山逐客,卻見一個捲髮鷹鼻的目大漢快步走了過來。
“大人,大同遊擊署都指揮僉事馬昂與都指揮僉事麻循在山門外候見。”於永叉手言道。
“來得好快。”丁壽無奈攤手,與這和尚還沒逗夠呢。正準備攆人的住持險些咬了舌頭,莫名驚詫道:“你…施主是官身?”
“不像麼?”丁壽那副笑容的確欠打,奈何住持僧不敢下手。
“本官去應酬一下,你們接了宋姑娘也一同過來吧,白兄…”丁壽回首已不見了白少川,曉得他那清冷子,丁壽也無謂多言,撇撇嘴便向寺外走去。
寶寧寺山門前,兩隊邊軍將士在兩名將官帶領下肅然分列,一見有人從山門而出,二人立即搶步了上去。一名三十餘歲彪悍健壯的將官躬身一禮“末將馬昂恭
緹帥大駕。”另一個蓬鬆鬍鬚已垂到
前的中年將領落後半步,也高聲道:“標下麻循給緹帥見禮。”
“二位將軍不必客氣,丁某回京途經貴地,叨擾之處,還請海涵啊。”
“緹帥奉旨巡邊,萬金之軀蒞臨右衞,乃我等之幸,何來叨擾之説。”馬昂口齒伶俐,與他武夫表象甚是不符。
“馬將軍説的是,大人立功邊,殺敵無算,為北地百姓狠狠出了口鳥氣,我等
佩服還來不及呢,哪有説三道四的地方。”麻循捧着一把大鬍子呵呵大笑。